北京时间10月13日,NBA中国赛进入第二场较量,篮网队在比赛中以111-109成功逆转太阳队,完成复仇。本场比赛中,中国球员、篮网队新秀曾凡博仍未获得出场机会,引发多方热议。
在体坛周报的篮球记者孔德昕主持的电台节目《篮球昕事》中,他对中国赛和曾凡博未能上场的讨论分享了自己的见解。他提到,NBA中国赛既不同于普通的季前赛,也无法单纯定义为“表演赛”。尽管有人认为这是专为中国球迷打造的一场娱乐表演,也有人将其视为一场球队备战的常规季前赛,但实际情况更为复杂。因为这是NBA的一次海外赛事,比赛无论从筹备到内容都需兼顾多种因素,比如球迷期待与市场考量等。如何在满足球迷需求与实现球队备战之间找到平衡,才是赛事组织的一大挑战。
随后,孔德昕对“曾凡博应更多出场”的争议作出回应。他表示,有些人认为,NBA中国赛既然选择在中国举办,又有中国球员曾凡博参加,就应该提供更多的出场机会以取悦本土球迷。然而,也有另一种观点偏向理性,认为比赛的主要职责还是让球队进行季前热身,为常规赛做好准备。
他坚决反对部分极端看法,比如“曾凡博就是票房的主要吸引力”。孔德昕强调,这种说辞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。中国赛开票阶段,曾凡博尚未正式宣布加盟篮网,因此无法判断购票者是否是冲着他来。此外,许多观众来到中国赛可能是因为NBA六年后重回中国、众多明星与名宿的参与(如奥尼尔、卡特等),甚至一些人只是单纯享受澳门旅游之余顺便看场球赛。再加上其中存在其他明星球员(例如德文·布克)以及中场表演嘉宾的吸引,这些因素叠加使得无法具体评估多少人专为曾凡博购票。
至于“曾凡博是否是赛事噱头”的问题,孔德昕则保持相对客观的态度。他认为,不能完全否认该说法的可能性。对于一位尚未完全具备NBA上场实力的年轻球员,如果换成其他国籍的球员获得类似处境,人们或许也会提出质疑。中国赛的背景以及曾凡博的“中国球员”身份,确实可能让他具备一定的象征性存在。至于这种象征意义是否为“噱头”,或许因人而异,但不能完全忽略这种解读的可能性。
最后,他提到,不同人对于曾凡博的看法差别很大。有些人认为,篮网签约曾凡博并给予他一份训练营合同本身就已经是对他的认可,甚至可以视为特殊“福利”。至于是否给予上场机会,这应被视为球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选择,而并非球迷的期待所能直接左右。换句话说,曾凡博获得现状已是难得的机会,而若能上场比赛,则应视为额外的奖励。



